国内滤清器产业现状浅析

中国车用滤清器产业,俗称“三格”(机油滤、空气滤、空调滤)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产业规模在全球已经遥遥领先。

滤清器市场概况

全球汽车滤清器的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4.94亿美元。虽然受疫情及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全球车用滤清器的增长率在2023-2029年期间,仍将以3.41%的增长率持续增长。

但可见的是,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尤其是电动车销售占比越来越高的当下,车用三滤之中的机油滤、空气滤的增长率会持续走低。但空调滤的增长率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发展则与前两者相反,增长会持续。而且新技术的应用,例如,智能空气过滤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及普及。因此,全球滤清器市场在未来总量依然会增长,但增长率会逐步放缓,并且从产品层面增长率也会出现逐步分化的现象。而在中国,目前国内的车用滤清器生产企业的数量大概有一千多家。整个产业的销售规模,以及由此所带动的周边产业规模,也非常庞大。

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目前国内的滤清器产业链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浙江、河北、安徽这几个省份。但就整个滤清器企业的生产规模来讲,绝大部分还是中小型企业,甚至有的还是家庭作坊式的微小企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原因在于滤清器的品种和结构具有多样性。所以,滤清器的生产既可以使用自动化来成批量生产,也可以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做小批量生产。

滤清器产业态势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能列入国家统计局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滤清器企业仅仅只有几十家。行业内的企业间实力差距与整个行业的企业数量的差距可见一斑。而广东省作为国内滤清器产业大省之一,其在鼎盛时期就有超过200多家滤清器企业在同台竞技。

由此可见,国内滤清器产业的竞争已经是处于白热化的状态之中。当然,国内整体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竞争白热化已经是无处不在。所以,目前的滤清器产业的态势是:

•一是内卷无比;

•二是产大于销;

•三是受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的激增影响,以及技术的进步,使用量逐步缩小,尤其是机油滤空气滤;

•四是来自于需方,也就是主机厂及后装市场企业,对滤清器不断地成本下行及长结算周期要求所产生的合作不对等现象;

•五是不断的贸易保护战,美元汇率变化,以及地缘政治事件的不断出现,导致国内车用滤清器企业的出口业务不断受到影响。

问题不断显现,寻找转型之路

诸多不利因素下,国内的尤其是专门从事乘用车滤清器生产的企业,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企业,在未来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及生存空间会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但企业的发展不能停。

因此,近几年各个滤清器企业的老板和负责人为了企业的发展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期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带领企业突出重围,脱颖而出。例如,转型成为产销一体化企业,也就是工厂直销。这种模式最早是由广东的滤清器企业所创造出来的。其后其它省外的同业,看到之后也争相效仿。

产销一体化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是厂家直销,所以相比于代理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随着所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大,费用也随之而来。结果,由工厂直销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被抵消。

同时,由于是工厂直销,其灵活度相对于代理制略微逊色。一方面成本优势被抵消;另一方面经营灵活度存在局限性,很快,这种模式就被代理制所替代。

而有的企业则通过不断地优化渠道客户画像来改变其收入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其自身经营情况的目的。例如,从2000年开始,随着国内整车制造的产能爆发,对全车配件的国产化配套需求也与日俱增。

国内的滤清器企业有鉴于此,纷纷加大对主机配套这块业务的研产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正是因为如此,也为日后的国内滤清器的产能过剩埋下了伏笔。不仅仅滤清器产业如此,其它围绕主机配套所展开的各个细分领域也是如此。

只不过在黄金时代,谁也想不到会有现在这般状况。除了主机配套业务之外,各大滤清器企业还不遗余力的开拓海外市场。

据我所了解,目前北美市场的滤清器品牌很多都是由中国的滤清器企业所代工的。当然,这些企业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是国内。只不过除了自有品牌的业务来源所产生的收入之外,更多是来自于其它品牌的代工业务所得。例如,外资品牌又或者各大汽配连锁企业的自主品牌。

总体来说,国内滤清器产业虽然产能过剩,但市场需求量还是相对匹配的。只要渠道结构合理,业务来源多样化,一般来说,国内的滤清器企业经营情况还是可以的。只不过相比于十年前二十年前,肯定会有差距。除此之外,国内滤清器产业还面临着用工难的窘境。

我认为,滤清器产业属于一般性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早期由于用工成本相对较低,且一线生产工人的招聘及培训并不难。因此,和国内的其它产业一样,滤清器产业凭借着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迅速成长。但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红利这一优势的逐步消失,招工难、用工难的现象也就日趋严

还有,国家加大对环保的监管以及人工租金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内滤清器企业的经营利润开始逐年不断下降。例如,机滤特别是机油滤外壳的喷涂,原来一直都是使用金属漆喷涂的工艺。现在受制于环保政策,很多工厂都改为粉末涂料喷涂工艺及原材料。由此产生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也就情有可原了。问题是采购商的采购价格却在逐年下降。

诸多问题的出现,对各个滤清器企业的老板创始人的经营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这也很正常,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必然会遇到瓶颈期。遇到瓶颈期并不可怕,问题是企业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最可怕的。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

近几年,我也看到国内的滤清器企业的老板们接二连三的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

有的做属于自己的一二类易损易耗件品牌连锁;有的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有的则加大对国内渠道客户的开发力度;有的则依然坚持走汽配出海的策略;还有的发展新业务,例如,疫情期间广东的某些滤清器企业转型做口罩,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方法总比困难多。总体来看,效果还是有的。毕竟,以前打下的家底可以支撑他们继续实现自己心目中的那些个新的理想和愿景,又或者转型升级。

只不过,小黄同学认为,作为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滤清器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和路径之外,还应该有其它的选项。至于说,这些选项究竟是怎样的?由于篇幅有限,请大家留意我的下期文章。

特别声明:本文系汽配圈微信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