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本来加盟了某品牌合作汽修店的老张,无奈更换了自己的门头,因为无法完成厂家每月设定的“连环”销售任务,加盟不到6个月,老张被迫违约解除合作。老张当初选择合作,是因为看中了门店赋能,能给门店带来流量,帮扶门店精细化管理,给与各种项目支持,同时也是熟人介绍。在一顿把酒言欢后,老张交了钱,进了货,厂家也给了门头装修支持。合作第一个月,的确不错,厂家来了人,给员工培训,给门店做数据和盈利项目分析,也教授了拍摄抖音,老张本来躺平的状态一下子被拉起来了,心想自己的生意终于要好起来了,下半年自己一定要好好拼一把,多赚点钱。然而,从第二个月开始,门店赋能人员拿着签订的采购协议催老张进货,老张商量着说第一批产品还没有卖完,等到卖一半再进货可以不。得到的答复是,不完成每个月的采购任务就相当于违约,除了要扣除缴纳的保证金,前期给与的赋能也会随之减少,直到老张店里完成履约。随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一直到这个月初,厂家的赋能内容越来越少,每个月双方沟通最多的话题就是采购下单。因为没有完成每月的任务,厂家对老张前期承诺的引流、客户管理、营销活动等几乎都打了折扣。老张门店的生意似乎又回到了合作前,这个月实在扛不住厂家要求的采购任务,无奈主动提出解除合作。虽然损失了一部分保证金,但是老张也总结了一些收获:一方面,老张很客观地承认,当初签署合作协议的时候没有仔细研究合作协议,对于每个月的产品采购要求是否兑现双方都是各怀心思,没想到厂家真的拿协议来卡自己;另一方面,老张也正视自己门店的经营痛点,没有基础的经营模式,虽然合作后形象改头换面,但是人员内在的思维和行为依旧是传统的经营方式,加上自己想挣快钱。结果发现自己吃不消每个月的“超额”销售目标,承受不住这样的“采购赋能”,自然就是完不成采购任务,落得劳民伤财,堆了一仓库的产品库存,当初的合作共赢变成了现在的“负能”。很多门店因为经营实力不足,想转型和改善现状,迫切需要厂家和品牌商的支持及赋能,从装修到产品,再到门店经营的方法论和工具等。同时厂家和品牌方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终端销量,也以赋能门店的方式,绑定门店购买自己的产品。很多门店有这样的经历,结果就是轻信厂商的各种许诺和吹嘘,自己也没有最够销售产品的能力,最终造成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在市场上我们经常听到,有一种合作叫业务来往,有一种关系叫合作共赢,有一种模式叫提升赋能,但是还有一种现象叫被“负能”。汽服门店对外服务的是车主,对内接触和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产品配件厂家和合作的服务商,这些年厂商与汽服门店的关系,由原来单一的贸易型逐步向多元服务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厂和商对汽服门店的经营起到了赋能作用,但是汽服门店的老板们务必要擦亮眼睛,深入了解,仔细甄别对方和客观评估自我,警惕一些无良厂商用赋能来做“负能”,看似自己得到了好处,实则自己被割了韭菜。拒绝不良的假赋能模式,选择适用于自己门店经营的真赋能合作,对汽服门店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选择准确赋能就是锦上添花;选择失误,赋能就会变成“负能”,门店经营更是变得雪上加霜。所有的汽服门店老板在选择合作或者加盟新品牌和模式之前,首先最应该关注的就是费用问题:保证金、加盟费、管理费在合约期内必须搞清楚;其次是产品购销协议,进价及销售区域保护等;最后就是产品质保和库存处理问题。这些一定要黑纸白字正式有公司盖章的书面凭证,切勿听信厂商业务人员的“没问题”模糊解释。当这些基础合作内容清晰以后,门店才需要选择是否有品牌广宣,产品盈利营销活动方案,专业知识培训带教,门店引流,员工素养提升,装修支持以及门店管理提升等赋能行为。因为合作建立的基础是利益平衡,厂商不是慈善机构,没有底线的让步和妥协往往隐藏着很深的陷阱。虽然对于有合作意愿,想要厂商赋能的门店老板来说,门槛降到最低,能拿到最大化的资源这是最佳的结果。但是一定记住,没有哪一家厂商的赋能是没有门槛的,合作接触期的“没问题”,往往是业务人员自己的个人承诺。因为开发合作任务和销售业绩等原因,很多不靠谱的业务员都是频繁更换市场和区域,为了门店能够打款,能够进货,不惜使用套路来对付门店。等到合作以后门店才发现,谈好的支持和赋能要么无法兑现要么大打折扣,更气人的是联系不上当初的业务人员,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到头来就和上面老张的遭遇一样。记得今年6月份参加某机油品牌厂商的招商合作会,他们打出合作进货送品牌价值30万新能源汽车的口号,同时承诺给门店引流500个新增客户,帮助门店提升员工人效,打造标准化服务流程等。暂且不考虑产品进货政策,30万的新能源汽车只要完成进货那完全是白送,参会的门店有十几家当场签订了5年的合作协议,拿到了新车的车钥匙,感觉自己捡到了一个大便宜。然而,从第二个月开始,连环的压货手段就用上了,一轮接一轮的为了这台新能源车任由厂家摆布,进货店里仓库堆不下,不进货就停止车辆使用,远程锁定。一位当时签约合作的门店老板说自己现在进退艰难,要么车到手,算下来比自己买还贵,要么车不要了解除合作,守着一堆的机油库存只能自认赔钱。这样通过送车,送四轮定位设备等的情况其实并不在后市场并不陌生,而汽服门店真正需要赋能的东西并不是这些。在一些合作加盟招商会议上,一些厂商会推出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政策,通过造势大力的宣传,作为汽服门店的老板一定要看清诱惑背后的大坑,毕竟经营多年,谁都知道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当人急需要改变现状的时候,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方法;同样这几年汽服门店的经营痛点和难点越来越突出,于是老板们都迫切的需要找到突破点,恰巧在这个时候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骗子”的陷阱。在市面上经常会碰到一些不靠谱的同行,吹嘘自己企业实力,资金雄厚,上市计划;还有的以模糊的品牌战略合作为噱头,甚至都能上升到国家重点扶持项目;更有无底线到业务人员请“专业托儿”来给门店老板展示自己的合作客户群体等。他们以这样的“画饼充饥”路子来迷惑一年到头都待在店里修车的门店老板们,描绘合作以后能够门店带来的流量资源,畅销产品,盈利模式,门店发展规划等。等到门店老板交了钱以后,才发现所谓的厂家和企业很多都是还没有成型的空壳,合作前听他们说的好像这个世界都是我的,合作以后才发现我是这个世界的。所以,当我们再遇到诸如此类的产品项目,公司实力,区域保护,合作客户情况,提醒各位同行老板一定要亲自到样板市场去陌拜走访查看,得到一手的真实信息,否则一旦钱交了想收回来可就难了。在汽车后市场,单店传统经营模式从门店业务重心、员工素养、产值比重、数据模型、客户体验等方面,已经到了转型优化的必选阶段,单靠门店老板自己“悟道”显然效果甚微,更多时候是通过借助外力的“赋能”来进行新瓶新水的升级优化。清晰自己的门店需要什么才是最关键的,真正有用的赋能都是以“一店一策”,接地气、能落地、有可持续实施为前提的。就当下而言,进店量的渴望,用工荒的无奈,产值提升的瓶颈,是汽服门店经营的三大通用版痛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门店通过引流,通过员工培训,通过盈利项目导入的赋能就能改变现状。现在都讲门店要拍抖音做宣传,真正做得好坚持下来的不多;很多门店的老板觉得自己出境是“丢面子”,不好意思。明明月度进店量不到三位数,对搞进店量这件事,完全寄托在外人来给自己的员工培训或者花钱找第三方来引流,自己的客户自己都不参与进来,放不下老板的架子,这样的店型赋能再多的流量也是留存不住的,没有“钓鱼”技术,只能羡慕别人家吃鱼。都讲员工技术和素养需要培训和学习,但是真正听进去并落地养成习惯的也不多,要开晨夕会,要做服务流程和标准化,要做客户管理和规章制度,奈何店里没有人,车间没有客户啊。有的门店1-2名员工,不是亲戚就是熟人,还有的没有员工,老板也想招聘,奈何没有薪酬和环境的吸引,只能先凑合,这样的门店就像厨师做饭没有大米一样,能力再强的人来赋能都是看了直摇头。都在做重点盈利项目,但是大部分都是热衷一会就放弃了,一说都会,一讲都懂,但就是一做就废,到头来不是赋能内容不好,而是门店没有消化赋能价值的基础。所以这样的门店建议就不要到处花钱寻找赋能了,先把门店的经营环境整改到干净整洁,人员仪容仪表和行为规范落实到位。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主营业务,先挨个把自己的老客户全部激活邀约到位,门店自己有基础经营能力后,赋能才是锦上添花。很多时候,花钱买到的赋能行为并非适合门店,也不是为门店“量身定做”。门店经营超过5年以上的老板们心里都很清楚,汽车服务行业不是做一天的生意,它需要时间沉淀,客户认可;产品+价格,客户买单;技术+项目,车况需要。生意不好是普遍现象,但是每家门店的经营痛点却各不一样,真正对门店起到有效赋能作用的内容一定是精准的。有技术、有产品的门店,可能需要在门店形象和环境上面升级;
经营多年客户复购率低的门店,可能需要在客户管理上面下大功夫;门店不缺流量,天天很忙但是产值一直瓶颈的老板,可能需要的就是精细化管理;店里只有机油和工具设备+老板的技术,这样的门店需要的是聚焦重点施工项目,提高车况检查率和开口率;传统“脏、乱、差”和大部分个体门店,更多需要的是先把门店经营环境整改了。这些只有门店老板直面正视,联合有效的赋能方式方法,先把门店的底子打扎实了,再去增添必要的引流营销等行为,这样赋能才是精准的,可持续有结果的。“自信”是大部分汽服同行是做我们实体生意的,是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在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和自己的钱过不去。业态不景气,客户消费欲望降低,门店产值利润低,这是客观存在和已经发生的事实,很多人还在大模大样地当老板,居高临下的管理员工和教育车主,甚者更是拿着一年经验十年用。过去靠机会、运气、关系、资源优势等条件赚钱的情况越来越少,想在当下生存下来,有所提升,必须要拿掉眼前那片“自信”的树叶,观察行业变化,找到客户价值需求。结合自身痛点,找到真正能够赋能门店的厂和商,强强联合才能产生结果,单向情愿只会带来痛苦和损失。本来现在生意就不是很好,门店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是很强。提醒广大同行在选择合作厂商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判断,方能识别妖魔鬼怪,用心诊断自己的门店经营痛点,选择适合自己门店的赋能。